【荐阅】一个“被经史耽误”的诗人——王鸣盛

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   2018-01-24 16:43   1203 浏览

<<< 返回中华经典古籍库-微信版讨论组

王鸣盛以经史大家的身份广为人知,史学成就尤其瞩目。其实他还是一个“被经史耽误”的诗人。他的朋友邵玘寄信给他,大概是写诗表达了一下对王鸣盛及其诗作的看法,王鸣盛觉得简直说到了心坎里,激动得不能自已。“承示寄怀大作,拍手朗唱‘一味天真无畔岸’句,不觉乱跳乱叫,滚倒在床上,以其能搔着痒挠着痛也。怪哉西樵,七个字中将王郎全副写照出来。快拿绍兴(京师酒中之最佳者)来吃,大醉中又梦老兄,起来又读。”读此令人不觉大笑,简直是走火入魔了。


王鸣盛早年师从沈德潜,沈德潜论诗主格调说,强调温柔敦厚,对王氏很是赞许。他编选门人之作而成的《吴中七子集》,王鸣盛排在首位。为其诗集作序,说:“嘉定王孝廉凤喈赠五言百韵一章,排比铺张,才情繁富,而一归于有典有则,予心焉重之。既读其竹素园诗及日下集若干卷,知其平日学可以贯穿经史,识可以论断古今,才可以包孕余子,意不在诗,而发而为诗,宜其无意求工而不能不工也。”所赠五言百韵未知确指,但这一年王鸣盛才27岁,而沈氏俨然诗坛宗主,得到这样的赞誉,已是不易。又称:“凤喈能卓然于举世波靡之日,平心易气,磊落英多,而书味盎然,可希风于古君子之其言有物者,其亦中流之一壶也已。”还在序中直呼为“小友”,惜才之心溢于言表。


王氏《咏芬堂诗稿序》云:“夫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书曰:‘诗言志,歌永言。’记曰:‘温柔敦厚而不愚。’则深于诗者也,是必原本风骚,发于性始,而其要在读书养志,非徒规规于声调格律之间也。”作诗主张与其师一脉相承。因而通观其诗集,虽表现出深厚的学识,但部分诗歌稍欠风致。


其《黄天荡夜行遇暴风舟几覆》记载了自楚归金陵,途经黄天荡,舟行遇险,劫后余生,不胜唏嘘。

难凭忠信问灵胥,

几向彭咸赋《卜居》。

命托乌篷何地稳,

梦回鱼腹此生余。

十年袂湿唐衢泪,

四海涂穷阮籍车。

出险惊魂重说险,

谁家饱饭在田庐?

这首的典故就很多。古代行船危险系数特别高,古人认为具备忠信之德便可以不惧波涛。《孔子家语》卷二:“孔子自卫反鲁,息驾于河梁而观焉,……有一丈夫方将厉之,……遂渡而出。孔子问之,……丈夫对曰:‘始吾之入也,先以忠信,及吾之出也,又从以忠信。’”后来高适在《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》里直说:“风霜驱瘴疠,忠信涉波涛”。灵胥指伍子胥,后人以为他被赐死沉江后成涛神。王充《论衡》也说:“子胥恚恨,驱水为涛,以溺杀人。”《文选•左思〈吴都赋〉》“习御长风,狎翫灵胥”即以“灵胥”代指波涛。

“几向彭咸赋《卜居》”,这里用屈原自沉的典故。彭咸,王逸注云:“殷贤大夫,谏其君不听,自投水而死”,屈原多次表达了想要追随彭咸的愿望,如“愿依彭咸之遗则”,“吾将从彭咸之所居”,“指彭咸以为仪”等。《卜居》 也收在《楚辞》中,王逸注以为屈原所作。

“梦回鱼腹”谓侥幸逃生。《楚辞•渔父》:“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,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“唐衢泪”,唐衢可能是唯一一个以“善哭”名留青史的人了,后世各种史料关于他的记载都是“老而无成,为善哭”。阮籍穷途之哭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啦。



除去大家喜闻乐见的咏史羁旅之作(当然王氏也是这类作品艺术水平较高),比较多的就是酬唱应制的诗作。这些诗作多是四平八稳,难言兴味,值得注意的是几首写实的古诗,颇具讽刺意味,似仿乐天而作。如《响盏謡》:

响盏响盏尔何为?

冰浆浅屑红玫瑰。

九衢侵晓市门闭,

土锉一灯红穗细。

火云徐起赤日高,

盏声卖徧喧儿曹。

长安热客疲往返,

得此一剂清凉散。

饮罢挥汗冲飙尘,

驱车仍踏侯家门。

吁嗟顷刻清凉亦何益,

热客之热救不得。

这首诗写的是夏日京城市集卖冰浆的场景,自注“市上卖冰浆以盏相击作声”,以“响盏”为题,可说令人闻见其声,想见其场景了。



王鸣盛幼时家中贫苦,其《显妣朱太淑人行述》详细描绘了母亲勉力支撑家庭的艰辛,“太淑人检括囊箱,斥去奁饰,下至衵复、中帬、蚊帱之属,悉付质库。冬不炉,夏不箑,蒿簪椎髻,力操作绩棉布以为常。乡人用豆作乳,弃其渣,太淑人取为糜粥,或杂以南瓜作饼噉之,其攻苦食淡至此。”而行述称王母最善织,售卖后补贴家用。又说“鸣盛十一而试于有司,冬无复襦,太淑人一夕手成之,手皆龟裂皲瘃,血濡缕缕然。然且晨起提瓮汲,不言惫也”。所以王氏也颇能体会下层贫苦百姓的难处。如《采煤叹》:

小车轧轧黄尘下,

云是西山采煤者。

天寒日暮采不休,

面目黧黑泥没踝。

南人用薪劳担肩,

北人用煤煤更难。

长安城中几万户,

朱门金盘酒肉腐,

吁嗟谁怜采煤苦。


又如《缝衣妇人怨》:

缝衣妇人走路旁,

提携黄口来殊乡。

为客补缀十指忙,

得钱不足一日粮。

东家女儿时世妆,

可怜傅粉复熏香,

针线不拈衣满箱。


此外王鸣盛也有不少清丽之作。钱仲联先生主编的《清诗纪事》中,记载了洪亮吉《北江诗话》:“王光禄鸣盛诗如霁日初出,晴云满空。” 又《寄心盦诗话》:“世人学王、孟皆伪体也。王西庄光禄五言皆学之而得其清气,如‘时于白云里,流水松花香。’‘疎钟烟外寺,远火渡头船。’皆是也。”


《山中晚晴》

一雨才泼火,

群星乱撒沙。

苔深磵户寂,

暗堕石楠花。


《桐溪埠夜泊不寐》

月黑风尖梦不成,

桐君山下暮江清。

无情最是前滩水,

一夜船头响到明。


但读其诗集,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悼儿诗。乾隆己亥年,王氏三十四岁时,他的五个孩子都因为痘疹夭折,长女十岁,幼子才三岁,王氏心中郁郁,作《风疾小愈子女相继痘殇悲惨之余诗以代哭一百韵》。诗中详细记载了每个孩子的年纪以及出生时的场景,大概子女出生时,王鸣盛都辗转漂泊在外,难与孩子相处。而去年刚中榜眼,家人得以团聚,算是稍稍安定,子女便在一旬之内相继夭亡,椎心泣血,莫可言表。诗云“艰辛鞠五儿,十年顾复切。贫家自乳哺,荼苦真备阅。奈何天不仁,一朝亡也忽”。尤其是长子嗣韦,王氏已教其读书识字,题壁字尚在,“分明口授初,孟氏首篇末。试看墙上字,模糊剩遗笔。亲题嗣韦名,擘窠势豪阔”。在此之后,王氏又作《寒食哭嗣韦》《追念嗣韦痛不能已复成绝句十六首》,第十三首读之尤其令人大恸:

灯昏月转泪纵横,

蓦地牵衣绕膝行。

落叶打窗残梦觉,

耳边犹唤阿爷声。


此外还有不少的赠内诗,这些诗读来颇可亲。如《赠内十首》其二:

十年负戴伴沧浪,

揾尽牛衣泪四行。

布袂蒿簪看不厌,

佳人难得是糟糠。


贫贱夫妻,相濡以沫,也是难得了。又如《有忆》:

谢家辛苦嫁黔娄,

数载心期矢白头。

伴读寒闺看理绣,

斗茶小舫话悲秋。

艰难儿女催君老,

萍梗飘零共我愁。

早晚青山归去好,

挽车举臼愿应酬。


这首诗更多的是感恩,温情脉脉。又如《秋夜与妇话旧事因念江村卜筑怅然有赠四首》其一:

蜡泪成堆照不眠,

琴丝鬓影总堪怜。

满阶霜叶秋如梦,

四壁寒虫夜似年。

病后情怀抛绣线,

瘦来梳裹废花钿。

悼殇忆母都无那,

望断江南蓟北天。


经历了丧子之痛的二人,在寂寂秋夜里回忆往事。笔者记得孩提寄居在外祖父母家,秋夜漫漫,雨声淅沥,外祖父母也是这样絮絮地诉说往事,当然小孩子是听着听着就呼呼大睡了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嘉定又称练川,王鸣盛居京时怀念故乡风物,作《练川杂咏》六十首绝句,每首后均有自注,其中援引多方志所未载,可补史料。后人评论近竹枝词,以为不下朱彝尊《鸳鸯湖棹歌》。而此后其弟王鸣韶、钱大昕、曹仁虎,以均出嘉定,各唱和六十首,殊为难得。


王鸣盛的诗歌到底如何,最佳好友钱大昕为他作墓志铭,称:“早岁论诗,溯源汉、魏、六朝,宗仰盛唐;中年稍变化,出入香山、东坡;晚年独爱李义山,谓少陵以后一人。” 但徐世昌称“西庄之诗与义山绝不类”。另一好友王昶则说:“鸣盛为诗,少宗汉、魏、盛唐,排律则仿元、白、皮、陆。在都下见钱载、蒋士铨辈喜宋诗,往往效之;后悔,复操前说。于明何景明、李攀龙、李梦阳、王世贞、陈子龙,及国朝王士禛、朱彝尊之诗,服膺无间。大抵以才辅学,以韵达情,粹然正始之音也。”


不知大家以为如何?


喜欢 0

评论